联系我们
成都金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女士(18981869666)
        曾先生(13550189761)
地址:成都市成南高速淮口站出口2公里
深圳官员"聚餐事件"背后,国家保护动物成都娃娃鱼命运堪忧
文章来源:娃娃鱼    时间:2015-03-04

近日媒体报道深圳官员吃成都娃娃鱼一事引发舆论关注,在动物保护专家看来,即使食用的成都娃娃鱼为人工养殖,但在食品安全和动物种群上仍有隐患。

在1月31日召开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研讨会”上,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执委会主任刘慧莉表示,以食用为目的驯养的野生动物,其实从食品安全角度和动物检疫的角度完全不符合相关规定。

此外,多名动物保护专家称,商业性养殖野生动物鼓励了消费野生动物的理念,对动物保护起反作用。而不合理的增殖放流野生动物,将会同化种群基因,导致放归自然的动物难以适应新环境,对生态造成负面效应。

成都娃娃鱼学名叫“大鲵”,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会游动的活化石”。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被称为“娃娃鱼”。野生成都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商业性养殖对野生动物保护起反作用

虽然食用的成都娃娃鱼为人工养殖,但由于缺乏检疫证明,其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动物专家表示,食品安全和动物检疫都强调动物产品的可追溯制度。成都娃娃鱼虽然在林业部门获得了养殖的许可,但是目前农业部并未对成都娃娃鱼或其他野生动物制定检疫规程,所以销售成都娃娃鱼的商家不可能获得相关的检疫合格证明。根据动物防疫法和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类的规定,成都娃娃鱼等野生动物不可能进入餐厅或超市正式销售,否则就是违规经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教授认为,中国绝大部分的商业性养殖和经营利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没有贡献,或者说起到相反作用,合法的驯养繁殖和销售鼓励了野生动物消费的观念,刺激市场需求,增加了野外盗猎的持续压力,严重威胁野外种群的可持续生存。

野生成都娃娃鱼命运堪忧

成都娃娃鱼是全球最大的两栖动物,对整个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有旗舰作用。

历史上,成都娃娃鱼曾广泛的分布在中国的17个省份,遍及了长江、黄河、珠江领域,但是英国伦敦动物学会联合昆明动物所、成都生物所、贵阳学院和陕师大等各个单位进行的“中国大鲵的可持续前景”项目调查发现,成都娃娃鱼的命运令人担忧。

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1月,在完成的60个点中,只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省观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2条成都娃娃鱼。经过这样国际标准化强度很大的调查,最终只发现了2条,可以知道它的种群密度是很低的。

放流不规范有害无益

传统观念认为将养殖的成都娃娃鱼进行增殖放流能恢复野生资源,每年有很多由政府经费支持的放流活动。但动物保护专家们认为,增值放流如果管理不善,不但不会帮助野生种群,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的威胁。

动物保护专家们介绍,目前没有部门对放生物种是否能够适应环境进行监测,经过人工养殖的成都娃娃鱼可能已经无法再适应野外环境,也无法在野外重新建立种群。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生态学教授史海涛建议,对动物放流的行为也要立法进行规范,避免因放流产生的生态破坏等负面效应。